<h1>中国书画网</h1>
首 页
网站简介
历代书画家
近现代名家
当代名家
院士展厅
分类展厅
书画销售
人体艺术
书画知识
联系我们
 
最新动态
+ 艺术动态
+ 书画征稿消息
+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
+ 拍卖消息
+ 书画展览消息
+ 书画收藏
+ 艺术争鸣
+ 书画新闻
参展指南
我要参展
参展须知
 
 
 您现在的位置: 大中华书画网 >> 书画知识 - 男子50年抢救古旧字画上万幅 被称“书画郎中”

男子50年抢救古旧字画上万幅 被称“书画郎中”

出自:中国新闻网    发表时间:2010/12/28 9:15:28    点击率:695

杨志贵给小徒弟传艺。 作 者:王致同

                     杨志贵装裱前后部分对照照片。 作 者:王致同
  
  中新网镇江12月26日电(王致同)一卷牒文出土时像一团 “泥土”,上面的文字无法辨认,经他修复慢慢展开后内容真相大白;一堆起酥的碎纸片,上面的图案已面目全非,经他之手再现当年的风采-----他就是被人们称为“书画郎中” 的镇江裱画大师杨志贵。截止记者发稿时止,杨志贵已从事裱画艺术整整50年,默默无闻地抢救出包括国家级在内的古代旧字画万幅,其中破烂破碎不堪的达上千幅,为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奉献出了自已的毕生精力。

  19岁起走进裱画艺术生涯

  记者今天来到镇江大西路106号,爬上二楼“翠文斋’’裱画店,见到了这位正在案板上忙碌的杨志贵,他戴着眼镜,专心致志地在修复一幅古字,精力非常充沛,与他七旬实际年龄相比显得年轻。交谈中记者得知,他19岁时到镇江唯一的一家裱画店 “两宜斋’’ 裱画店学徒,拜裱画家徐世洪先生为师,从此与装裱字画结下了不解之缘,开始了他的裱画艺术生涯。

  俗话说;“三分画,七分裱’’ ,成就一幅好的书画, 书家的功底占三分,而裱师的技艺则占七成。对此,杨志贵遵循师傅的教悔和指导,刻苦钻研,努力攻克重点技术,并采取单项专研,各个突破方法,很快掌握了裱书画各门技法和 “挖补’’、 “全色’’ 、“接笔’’ 等多项绝活。与此同时,他还学会了“‘两页半’碑帖装裱技艺’’和“可挂绳和合杆的安装技术’’。 这是他的师爷、扬州“宜宜斋’’碑帖裱画店王纯泉大师单传给他师傅,师傅赏识他又单传给他的。现在他已成为镇江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。

  随着杨志贵裱工技艺日臻成熟和卓有成就,1974年镇江市博物馆邀请他去装裱南宋墓葬绢本,当时人们不知是何内容,也不明形状,经过他精心整理、修复装裱后,便成了完整的《周禹牒文》长卷藏品。文中发现这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最早的实物资料,成了镇江博物馆的一级藏品,引起了国家和省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,吸引了无数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前来观看。1981年,时值镇江博物馆清理馆藏字画,急需相关专业技术人才,杨志贵被正式调进博物馆从事古旧书画装裱工怍。从此,他的装裱技艺和潜力进一步展现出来。

  抢救出古字画涵盖历朝历代

  一张朱红裱画案,伴随杨志贵走过了50个春秋。50年来,经他抢救出的古字画涵盖我国元、明、宋、清和民国时期各个朝代,作品达万幅之多,其古字画作者涉及我国古代书画名人达百位之多。其中有吴中画派鼻祖文征明、明代中期巨匠陈洪寿、清初“四高僧’’ 之一的八大山人、清代书画界巨擘董其昌、清雍乾时期意大利籍宫廷画师郎世宁、指画第一人高其佩、有“浓墨宰相、淡墨探花’’ 之称的清代书家王文治,以及官至宰相镇江大尜张玉书和“京口画派’’ 力将潘思牧的作品,等等。裱得最多的是扬州八怪中高凤翰、金农、李禅、李方膺、郑板桥等人的作品。

  杨老告诉记者,这些历代古字画历数百千年,不同裎度地受到自然灾害、气候变化、阳光幅射、风雨剥蚀、空气污染、虫蛀鼠咬、蜜菌繁殖等侵害,书卷虫蛀霉变、文献字迹模糊,有的甚至残损脆裂、粘结,有的湿如泥。他一生遇到的几幅最典型、残损程度最严重的,要算明代陈洪寿的达摩像、明代无款人物像绢本、民国郑午昌的佛像及何绍基的长卷字,有的拆断成一堆“刨花木屑”,有的成 “一地雪花’’, 有的甚至遍布污渍不堪入目,让人看了膛目结舌,都说没有用了。然而,经过他巧夺天工,使之整旧如旧,恢复原貌。特别是在补洞、全色上“天衣无缝’’ ,达到犹如“枯木逢春’’ 的效果, 令前来装裱字画的收藏民家无不赞叹不已。

  杨志贵像医生治病救人那样,不管旧字画坏到什么程度,他都尽力抢救力争“救活’’。孔子七十四代孙、82岁的孔繁棣老者,拿着100多年前祖父孔小铭留下的24页写意画遗作,请杨志贵装裱。此时画面颜色已氧化,黑斑霉点重重,且纸本破碎残缺严重,经杨老耐心地精心洗涤去污,修补残缺后,张张画面露出了庐山真面目。孔繁棣老人打开这心爱的传世之作时激动不已,连声说道“这是奇迹’’, 后来老人特此写书留存后代保存。

  收下开封徒弟传承文化艺术

  2000年,杨老退休了,对装裱古旧字画情难割舍,除继续为民间装裱书画外,一直有块“心病’’ ,那就是他半个世纪呕心沥血总结出的装裱技艺和经验没有人传承,家里的子孙不愿接他的班,社会上也没有人愿向他学艺,都说装裱为谋生糊口之匠职,没有多大前途。对此,他常常饭吃不下,觉睡不好。然而,令他意想不到的是,2010年10月,一位小青年千里超超投奔镇江而来,恳求拜他为师学徒。

  小青年名叫王耀,年仅19岁,身材高大,长相英俊。他说,他家在我国中原地区文化底蕴深厚的河南开封市,父母和许多亲朋好友都喜欢收藏古字画,但无奈的是,目前开封城装裱字画手工传统日趋消失,几乎到了濒危的境地,装裱大都用机器取代,即使手裱的也是粗枝滥造。对此,他父母通过镇江一位远房亲戚,找到了杨志贵,决心将儿子托付给杨师傅,让他学会这套传统工艺。

  杨老见人来学徒既高兴又担忧,高兴的是装裱后继有人,担忧的是怕徒弟学不好让他背“黑锅’’ 。他对小王耀直言不讳地说;“能师巧匠可使其神韵隽永,庸艺腐手则可能使其形神俱损矣。你一定要记住,绝不能有丝亳马虎!’’小徒弟听后心领神会,连连点头。杨老表示愿把他的全部技能,包括“’两页半’ 碑帖装裱技艺’’和“可挂绳和合杆的安装技术’’ 传给徒弟。徒弟诚心承诺决心把师傅一生钟爱的古旧字画装裱艺术学到手,让祖国这一文化传统传承下去。

  我国当代著名画家、美术理论家俞剑华先生曾说;“装裱书画术的好手,一个时代也不过几个,与大画家一样不易得。’’杨志贵,这位一生情结装裱文化艺术,在当今古城镇江装裱业中年龄最大、资历最深实难可贵!

 

 


 
 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广告联系 | 本站章程 | 版权声明 | 常见问题 | 联系方式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© 2008 -2010 汉唐书画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6093847号-1 
总部:中国·北京 事业发展部:广东·惠州  联系电话:0752-2356123 邮箱:zhsh5000@163.com
中国文明网